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2023-01-18 10:04:50
1月17日,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發布《2022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共包含“北極地區冰雪與植被變化”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及復種與灌溉的貢獻”兩個專題。
《報告》顯示,僅占全球耕地總面積14.8%的復種耕地生產了19.8%的糧食,占全球耕地總面積23.4%的灌溉耕地生產了41.4%的糧食。中國和印度通過穩步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在適宜的區域推行復種種植模式和灌溉管理措施,實現糧食穩產增產,彰顯了兩國為提升糧食產能所作出的努力,可為發展中國家零饑餓目標的實現提供借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位居全球復種耕地糧食產量第二位
糧食安全問題受到全球高度關注。本次報告在連續8年開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分析的基礎上,應用遙感手段對2021—2022年全球農業氣象條件、全球糧食主產區糧油作物種植與脅迫狀況進行了獨立監測。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吳炳方介紹,復種是指一年內種植作物的總面積與耕地面積的比值,即耕地一年內的種植次數,反映了耕地的種植強度。灌溉則是利用人工干預手段滿足作物生長水分需求的耕地管理方式,能夠減輕干旱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在有限的耕地資源上,通過科學復種、灌溉等管理措施挖掘耕地生產潛力,有助于保障耕地糧食產能,提升耕地生產力,是未來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
《報告》指出,全球耕地平均復種指數為115%,復種耕地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14.8%,其糧食產量占比為19.8%。印度河—恒河平原、黃淮海平原、巴拉納河流域和尼羅河三角洲等地得益于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成為全球復種最為集中的區域,平均復種指數為135%~165%。
亞洲是陸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洲,耕地總面積達7.35億公頃,其中復種耕地面積達1.63億公頃。亞洲的糧食產量也是各大洲之最,達15.91億噸,占全球糧食總產量的44.9%,其中復種耕地生產的糧食產量為5.34億噸,占亞洲糧食總產量的33.6%,超過歐洲、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各洲的糧食產量??梢?,亞洲通過復種提高糧食產量的措施在保障全球與區域糧食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
按復種耕地生產的糧食產量排序,印度和中國占據前兩位。其中印度復種耕地生產的糧食產量為2.15億噸,中國復種耕地的糧食產量達1.75億噸。中國南北跨越50多個緯度,涵蓋了熱帶到寒溫帶等多個氣候帶,雖然黃淮海大部分地區氣象條件難以支撐多熟制作物生長的水分需求,但農田基礎設施的投入仍使得黃淮海平原廣泛存在玉米—小麥雙季輪作復種模式。
中國灌溉耕地的糧食產量全球最高
在灌溉耕地方面,《報告》顯示,全球灌溉耕地的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23.4%,其糧食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41.4%。亞洲灌溉耕地面積最大,達2.74億公頃,占全球灌溉耕地面積的68%。印度、中國是全球灌溉耕地面積最大的兩個國家,灌溉耕地面積占其國內耕地面積的比例分別為50.4%和49.9%,糧食產量占其國內糧食總產量的比例分別達66%和78.5%。
從糧食產量看,全球灌溉耕地糧食產量最高的四個國家是中國、印度、美國和巴基斯坦。中國的灌溉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都江堰、鄭國渠等工程都是中國古代發展灌溉的著名范例,截至2022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共收錄了26項中國灌溉工程遺產。數據顯示,中國灌溉耕地的糧食產量約為5.1億噸,灌溉耕地主要分布在黃淮海平原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西北地區干旱區、半干旱區的灌溉農業也較為完善。其中,海河、黃河、淮河三大河流共同造就的大型沖積平原——黃淮海平原是世界上灌溉耕地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完善的灌溉設施使其成為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生產了中國75%的小麥和35%的玉米。
“通過遙感監測,我們看到,印度和中國的復種和灌溉耕地面積最大,有效提升了糧食產量,降低了產量的年際波動,彰顯了兩國為提升糧食產能所做的努力?!眳潜秸f。
灌溉等措施對糧食穩產增產等效果明顯
《報告》顯示,高溫干旱、區域性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以及突發事件導致2022年成為10年來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產量減幅第二大的年份。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產量同比減產3688萬噸,減幅1.3%,其中,玉米產量同比減少3.2%,是近5年最大減幅,水稻產量同比基本持平,小麥和大豆小幅減產。這一背景下,更彰顯出農田基礎設施對糧食穩產的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我國長江流域六省市2022年7至8月發生較嚴重的氣象旱情,但農業旱情并不嚴重,截至8月中旬,當地農業旱情發生區域明顯小于氣象干旱發生范圍,反映出灌溉和梯田等抗旱措施減輕了氣象干旱造成的不利影響。統計顯示,與氣象干旱發生面積相比,抗旱措施使得江西農業干旱發生面積減少70%,湖北和湖南減少60%~70%,安徽減少50%。
吳炳方指出,復種直接增加了糧食種植面積,但全球仍有85.2%的耕地為單季種植模式,全球灌溉耕地可提高作物對異常農業氣象條件的抵抗力,提升耕地產糧能力,主要分布在平原區、河流兩側以及干旱區的綠洲農業區,但全球平原區和三角洲地區仍有較大灌溉提升空間。由此可見,雨養農業與單季種植模式在全球農業生產中仍占據主導地位,挖掘糧食生產潛力任重道遠。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主任、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編委會主任趙靜表示,“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工作是中國深入參與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和生態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將長期、持續地開展下去。2022年是開展年度報告工作的第11年,今后將以全球視野進一步推進年度報告工作,助力形成世界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公共產品和解決方案。
1月13日,針對違法寄遞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風險隱患問題,國家郵政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郵政管理部門、各企業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
2022年,快遞業務量完成1105 8億件,同比增長2 1%,業務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業務收入完成1 06萬億元,同比增長2 3%。行業最高日處理能力超
來自SeafoodNews消息,全俄羅斯漁業協會(VARPE)表示,截止2022年12月19日一年里,俄羅斯漁民捕撈了475 1萬噸海產品,較前一年同期減少2
俄羅斯聯邦獸醫與植物衛生監督局新聞處表示,2022年,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對華出口菜籽油1875噸、亞麻纖維39噸。2022年12月,俄獸醫與植物衛生監
來自SeafoodNews1月5日消息,印尼政府宣布,印尼2023年的海產品出口目標為76億美元。2022年1-11月,印尼海產品出口額57 1億美元,預計,
綜合阿根廷《號角報》、農業信息網站12月30日報道,根據阿根廷油料工業商會和谷物出口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阿糧食及副產品出口創匯37 07
來自SeafoodNews消息,智利海關總署表示,11月份智利出口了21681噸冷凍加工銀鮭,較去年同期增長13%,平均出口單價(FOB)每公斤6 23美元,上
1月17日,湖北江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瀚新材)完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網下初步配售和網上中簽結果公告。江瀚新材與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協商
1月14日,湖北興發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興發集團)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增公告。根據公布顯示,興發集團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將達到58億-60
1月14日,寰球工程公司承建的廣東石化項目石油焦制氫聯合裝置B系列開車運行并產出合格氫氣。此前,裝置A系列于2022年11月16日投產成功,已正常
天天觀察:硅烷龍頭江瀚新材完成股票配售 募資24億網上申購超過150倍
當前速遞!卡勒新材料超3億在梁山產業園投建環保涂料和高性能樹脂